销量接连暴增,利润却加大亏损。
8月19日晚间,赛力斯公布了更名后首份半年度“成绩单”。财报显示,报告期内,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24.16亿元,同比增长68.14%;其中,赛力斯的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77.01亿元,同比增长380.8%。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62.03%,首次超越传统燃油车业务收入。
“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随着公司高端新能源汽车问界m5开启交付,单台售价较高的高端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所致。”
虽然销量高速增长带动营收增长,但赛力斯净亏损同比扩大了259%。
财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,赛力斯净利润亏损17.27亿元,上年同期亏损4.81亿元。扣非净亏损17.14亿元,同比扩大。
对于亏损的原因,赛力斯在此前业绩预告中表示,“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持续投入,以及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,产销量尚处于爬坡阶段,折旧及摊销费用有所增加;随着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推广,营销费用、人工成本有所增加,是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。”
被华为选中
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。
在跟华为“搭上线”之前,小康股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知名度并不高。
根据公开资料显示,最早这家公司叫渝安集团,是造摩托车的,跟汽车没什么关系。后来它跟东风汽车合作,打造品牌“东风小康”,切入汽车业,并靠低价面包车一战成名,公司也改名为“小康”。
虽然,算不上汽车界的行家,但总能踩上风口。
2016年,这家公司瞄准了新能源汽车市场,甚至还出海镀了一层金,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名为“sf motors”的汽车公司,但海外发展得并不顺利。
2017年1月,小康股份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,成为西南地区第1家获批新能源乘用车生产核准资质的企业。
彼时,小康股份为发展新能源投入巨大,但前期收效甚微。
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,小康旗下的首款新能源量产车sf5销量极为惨淡,2020年全年销量仅为791辆,在新能源单车销量榜100名以外。
销量低迷,业绩自然不会好看。2020年,小康股份年营业收入143.02亿元,同比下降21.12%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近10年来出现首度亏损,亏损额高达17.29亿元,同比下滑2690.76%,幅度令人咂舌。
然而,一场华为发布会,却让这家边缘车企“逆天改命”。
2021年4月,上海车展上,华为把一款名不见经传的新能源车——华为赛力斯智选sf5,摆上了展台。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不仅亲自站台,还连发七条微博直白的告诉所有华为用户:这台车是我们华为造的,大家给我买它。
“傍上”华为,小康股份的股价一飞冲天,接连获得数个涨停板,一度达到83.83元/股的历史最高位,总市值曾超越长安汽车。
不过,在华为的光环下,赛力斯的销量似乎与股价上涨情况并不匹配。
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,2021年4月至12月,赛力斯sf5销量分别为129辆、204辆、1097辆、507辆、715辆、1117辆、1926辆、1385辆、1089辆,共计8169辆。
而这样的销量成绩显然无法让华为满意。很快,赛力斯sf5退出了华为商城,华为火速推出了第二款合作车。尽管还是两者合作,但这一次合作完全甩开了赛力斯原有的品牌体系,单独创立了另一个品牌——aito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相比赛力斯sf5,华为对aito的生产制造环节参与度更深,并直接负责其运营与销售。外界也将aito现有的两款车型称为“鸿蒙汽车”,甚至有消费者直接将aito车标改为“huawei”。
据悉,对于华为掌握造车主导权,赛力斯大概也是心甘情愿的。
曾有报道称,在和华为的合作中,赛力斯就表现得十分开放,不仅开放所有研发、采购、生产的数据,同时几乎响应华为的所有要求,甚至在工厂不符合华为技术要求下,主动对现有工厂进行了停工技改。
小康创始人张兴海最近还公开表示:“如果宝马来跟我谈合资造车的事,我都不干,我会坚定不移地跟华为跨界合作。” 在他看来,对于赛力斯来说,单打独斗闯荡新能源市场很难实现扭亏为盈,而跨界合作与华为优势互补反而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。
一场豪赌
一切,都是为了走上巅峰。
今年7月,小康股份发布公告,宣布更名“赛力斯”。而当一家企业决定更名之时,往往体现了这家公司整体战略已出现了重大转变。
对此,张兴海表示,改名“赛力斯”是对于当前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应对之策,意味着进入第三次创业阶段,有利于公司统一品牌形象、提升品牌价值。
而更名之后,这家公司也晒出了最新销量数据。
8月1日晚间,赛力斯发布公告,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.32万辆,同比增长316.78%;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7807辆,同比增长8874%。截至7月31日,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.1万辆和5.9辆,同比增幅分别为253.4%和224.21%。
7月初,问界m7正式发布,这是继问界m5之后,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第三款车,aito品牌下的第二款车。按照官方的说法,新车上市仅72小时,订单数量就已经突破了6万。余承东也为新车站台:“问界m7超越百万豪车体验。”
但销量的热销,并没有把赛力斯从亏损的泥潭中拉出来。
财报显示,赛力斯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亏损,且亏损幅度持续扩大,分别为-6.022亿元、-7.405亿元、-8.389亿元,-8.884亿元。如将时间线拉长,近三年间,赛力斯已累计亏损52亿。
只是为何销量见好,赛力斯却越卖越亏?
财报中,赛力斯将亏损归因于研发与销售费用,2022年上半年,赛力斯的研发投入高达13.93亿元,同比增长123.17%,显示翻倍,占营收比例达11.22%。
此外,还得算上一笔“服务费”。按照此前华为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,在智选模式下华为与厂家的分成大概是1:9。以一辆售价25.98万元的问界m5车型为例,每卖出一辆车,华为能拿到约2.6万元。而在这10%中,据说有2%是华为的技术授权费用,8%是渠道的经销费用。
不过截至目前,公开披露的数据中,双方并未披露的具体合作模式及相关流水。因此,赛力斯究竟给华为付了多少服务费,仍是未知数。
作为一家连续亏损的自主品牌,赛力斯能选择的道路不多,但捆绑华为并非长久之计。除了进一步被摊薄的利润,与华为合作,赛力斯也被扣上了“代工厂”的帽子,不论是产品、软件、销售渠道,如今都被华为牢牢把控在手中。
虽然,赛力斯多次重申,自己不做代工厂,更不是代工厂。但尴尬的是,赛力斯缺乏高端的技术和积累,多年来其生产的是3-5万元低端商用车,缺乏打造爆款高端车的经验。一旦没了华为光环后,市场很难为赛力斯的高端买单。
事实上,华为光环也难以长久。6月份,华为被曝出已经与奇瑞、江淮签订了合作协议,未来也将采用类似赛力斯的合作模式。再加上极狐、阿维塔等品牌的华为hi车型,等待进入华为智选渠道的pg电子娱乐平台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。另外,距离华为“不造车”的约定,也仅剩下最后一年时间。
危险,正在慢慢靠近。
借他人之势打响名号,不失为一种捷径。但如果自身产品、品牌力以及服务等软硬件没及时跟上,终将还是会被市场淘汰出局。而赛力斯也理应走出华为的舒适圈了。